2010年12月25日 星期六

《我的人權之旅》作為語言教材

在法國大學教中文的朋友
用《我的人權之旅》作為教材,並且寫下課堂觀察。請看!


親愛的育青:

選擇你拍的『我的人權之旅』當作上課教材,其實有很大一部份是自己的私心。我發現我大部分的學生將焦點放在中國,這其實可以理解。我想很多人學習中文,是想要更認識中國的歷史、文化與傳統。而台灣似乎還沒有長城或小籠包的魅力。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,這個學期我選了兩部made in Taiwan的影片,一部是楊德昌的『一一』(不知道一一是否能算MIT的電影?),另一部就是你拍的『我的人權之旅』。

我是在視聽課上放你的片子。其實我一直很猶豫是否要上你拍的這部影片。對我而言最大的障礙是:我憑什麼跟人家談人權?還有,我要怎麼切入這個主題?要如何談台灣的人權發展?不過我也很希望能夠透過這部電影介紹台灣近代民主人權發展史。此外,我有兩個班,一個是中文系本科生,一個是應用外文系。兩個都是三年級的班,但是中文系的學生程度較好。一般上課我盡量全用中文,除非是學生說他們不懂,或是一臉疑惑的看著我時,我才會用法文解釋。所以這堂課另一個大挑戰是:我要怎麼用中文說這段歷史呢?最後我還是回歸本位,把目標放在:
1. 聽力以及compréhension globale的練習(這也是這堂課的重點。此外,視聽課我從不要求學生『求甚解』:現在看電影電視,有時候也不是全懂,但是根據上下文跟重點字,知道主要的意思,我覺得是比較重要的)
2. 口語練習及增加字彙
3. 台灣簡介

上課時,我跟學生解釋這次上課內容是『紀錄片』,並解釋選擇這部紀錄片的原因。我問他們是否認識台灣,兩個班級各有一人回答認識。其他人沒有反應。我又問,想到『台灣』,他們會聯想到什麼?中文系的學生告訴我:蔣介石、國民黨、101;應外系的學生則說:鞋子、made in Taiwan、101、蔣介石(我以為台灣的標誌是MIT,沒想到蔣介石也成為台灣的代名詞之一)。

我將影片名稱寫下來,並問學生是什麼意思。中文系的學生很快地回答,而應外系的學生不懂『人權』是什麼意思,只好用法文翻譯。我又問,中文有兩個字,一個是『權利』,一個是『權力』,兩個字念法一樣。那麼人權的權,是那個權?班上一片寂靜,我想沒人聽懂我的意思。我又問,權力和權利是什麼意思?中文系的學生很快地回答。

應外系的學生又是哀怨地看著我。我說,這兩個字,一個是droit一個是pouvoir,哪一個是pouvoir?他們告訴我是第二個字,我問他們為什麼,他們說因為『力』是『force』的意思。

我又問他們『人權是什麼』?兩個系的學生都提到了『自由』:說話的自由、想的自由、寫的自由...中文系的學生也說了『選舉』。我問他們,法國是否有人權的問題?應外系的學生說沒有,中文系的學生說,法國偷渡客有人權的問題。『那麼中國呢?有沒有人權的問題?』。大家都很尷尬地笑了。提這些問題並不是要引起什麼外交糾紛,只是希望學生能夠多開口。看樣子不是個好題目。

我又問,台灣有人權的問題嗎?中文系的一個女孩曾在台灣住了三年,她說有,因為台灣有死刑的問題。這時候全班一片嘩然,大家驚訝的問:台灣有死刑?學生的反應讓我感到十分意外,我怎麼都不會想到,法國人居然會覺得台灣應該是個沒有死刑的國家!這代表...我們表面功夫做得很好嗎?我順便提了王清峰因不簽死刑執行而下台的事情。我說大部分台灣人不願意台灣沒有死刑,所以即使目前正試著朝著『暫停執行』的目標前進,但是人民不會同意(學生們聽到『試著』都笑了...)。

從這裡,我們切入主題。我告訴學生們台灣人權發展經過了很長一段的時間,也有很多人為此努力。我從228、戒嚴、美麗島說到解嚴跟廢除動員戡亂。大部分中文系的學生都跟得上,所以我就用很簡單的中文慢慢說。至於應外系的學生,我說了兩句,看大家一臉呆滯,就放棄換成用法文上課了:這真的很不應該,平時都堅持了,我連『鄭和下西洋』、朱允炆和朱棣之間的叔姪宮廷鬥爭故事都用中文說了(我某些事情大概說了四五遍,說到大家都懂為止),這一次卻沒有堅持...

說完後,問學生有沒有問題,中文系的學生搖搖頭,而應外系的一個女生似乎對台灣、台語跟正體字有興趣,就問了幾個問題。我大概解釋了一下台灣母語教育的發展情況(從禁止到推行)以及我自己的經驗(在學校說台語會被罰、回家說國語又要被扣零用錢...)。他們又問我是否看中文書時會搞混,把普通話用台語念、或把台語唸成普通話。我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,但好像不會?一方面可能我台語比較弱,一方面,一個比如說以英語和法語為雙母語的人,應該能很清楚的分辨,即使其中一個語言比較強。

之後就開始和影片相關的活動了。我選了楊逵那一段。

我之前提到,視聽課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一些聽力的技巧:讓他們抓重點字,以達到對於上課題材大致上的理解。上課時,他們都有一個小測驗紙,上面有一些問題,幫助他們理解影片。開始前,我大概提了一下楊逵和綠島。

第一部份,我讓他們回答選擇題。題目諸如:哪一個不是小敏和媽媽選擇騎自行車遊綠島的原因?想慢慢欣賞綠島/摩托車太貴/環保/想運動一下;楊逵因為和平宣言而被關,因為和平宣言裡提到:共產主義思想/台灣獨立思想/和平解決紛爭...看完題目後,我放影片,他們看完後回答,做起來好像並不是太難。

第二部分就是一些是非題。諸如:楊逵于1951年入獄?這一年是他第十一次入獄?他在監獄裡不能繼續寫作?有些題目學生在第一次看完影片後就可以回答,有些題目則需要再看第二遍。

第三部分我還沒做。雖說我希望透過這堂課,讓學生抓到一些聽力技巧,大致理解影片內容。但是去年的學生曾經向我反應,這種上課方式讓他們感覺好像沒聽懂一樣。所以我每上完一堂我認為程度較難的課,我會把影片中的旁白或對話用電腦打出來,這樣一來,學生們就可以知道該片確切是在說什麼。我也會讓他們做填空練習。符合他們程度的我就不多此一舉了。

你問我說學生的理解程度為何?我感覺中文系的學生大概理解主要的內容:楊逵是誰、他為什麼被關、什麼時候被關、被關在哪裡等等。但是例如說馬鞍籐那一段,我很懷疑他們是否聽懂了。至於應外系的學生,我想這些主要的議題他們也懂了,只是一些其他的訊息,他們可能比中文系學生理解得少。至於反應嘛...可能要等到下個星期『讀』了小敏和媽媽的對話與解釋後,再問他們對於這部影片有什麼感想,會得到比較多回饋。

小羊

沒有留言: